美丽课程:幸福的叮咚
小班:幸福的叮咚(重点领域:语言)
活动目标:
1.理解等待家人的原因,明白“叮咚”代表的幸福含义。
2.能用“xx回来了,可以……”“等xx回来一起……”的句式表达对家人的关爱。
3.萌发对家人的喜爱之情,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。
活动准备:
1.经验准备:幼儿知道家庭成员的基本组成。
2.物质准备:《幸福的叮咚》故事音频及图片、《幸福的叮咚》故事视频、希沃课件。
活动过程:
(一)谈话激趣,请幼儿自由讨论自己家吃晚饭的情形,引出故事主题。
教师:你们家吃晚饭时,有哪些人一起吃呢?
教师:和家里人一起吃饭时,你觉得开心吗?
(二)播放故事音频及插图《幸福的叮咚》,引导幼儿说说故事内容。
1.播放故事音频及插图《幸福的叮咚》第1—2段。
教师:有个小朋友叫妞妞,她们家要吃晚饭啦。妞妞家吃晚饭前会发生什么事呢,我们一起来听听吧。
教师:奶奶炒的菜真香啊,什么时候可以吃呢?奶奶怎么说?
教师:“叮咚”是什么声音?(门铃声)妞妞听到“叮咚”怎么说?爷爷又是怎么说的?
2.播放故事音频及插图《幸福的叮咚》第3—4段。
教师:“叮咚”“叮咚”门铃又响了。这回是谁回来了?
教师:妈妈回来了,妞妞怎么说?妈妈又是怎么说的?
教师:“叮咚”“叮咚”终于爸爸也回来了,大家都回来了,妞妞心情怎么样?猜猜现在是不是可以吃饭了?
3.播放故事音频及插图《幸福的“叮咚”》第5—7段.
教师:大家对妞妞说了什么?妞妞又是怎么说的?妞妞说的时候心情怎么样?
教师小结:“叮咚——叮咚——”,爷爷、妈妈、爸爸,全家人都回来了,终于可以一起吃晚饭啦,妞妞真开心呀,妞妞喜欢“叮咚”声。
(三)完整播放故事视频《幸福的叮咚》,引导幼儿理解“叮咚”代表的幸福含义。
教师: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个故事,请你想一想,为什么说这个门铃声是幸福的“叮咚”?
教师小结:每当门铃“叮咚——叮咚——”地响起,就表示有家人回来啦。等家人都回家了,就可以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晚饭,所以说这个门铃声是幸福的“叮咚”。
活动延伸:
1.家园共育: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共读《幸福的叮咚》,理解和家人在一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
2.区域活动:阅读区:投放故事盒子幸福的叮咚,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故事。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