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丽课程:奇妙的口袋
小班:奇妙的口袋(重点领域:科学)
活动目标:
1.初步了解物体的软硬、光滑、粗糙等特征。
2.学习用手触摸、感知物体,认识物体的明显特征。
3.能用简单的语词表达自己对物体特征的认识和感觉。
活动准备∶
1.教师准备两个纸箱“软软屋”、“硬硬屋”
分别贴有"软"“硬"的实物标记,里面装有各种软、硬明显不同的玩具材料,如海绵棉花团、软糖、软体玩具、积木、磁铁、乒乓球、橡皮球等。
2.准备一个大摸袋,放入各种软硬不同的物体;准备2只软、硬明显不同的毛绒和木制动物玩具。
活动过程:
(一)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表面特征
1.教师出示软软屋、硬硬屋不用眼睛看,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有什么? (幼儿尝试用手摸抓捏,感知玩具的软、硬不同,猜测是什么物体,并说出理由)
(二)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,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。
1.教师请小朋友把手放到小屋里,幼儿通过捏、抓、握等不同的触摸方法,感知物体特征。
2.教师:里面可能是什么? 给你什么感觉? (幼儿用“可能"大胆说出自己摸到的物体,并说出猜测的理由,学习运用‘软、硬、粗糙、光滑”等词语表达自己的感觉)
(三)玩"送礼物"的游戏,进行软硬归类。
1.教师以“送礼物”的游戏情境导人,将代表“软”‘硬”的动物分别立于两张桌子上,帮助幼儿明确“软硬归类”的游戏规则:“请大家从袋中摸摸、找找,将软的礼物送给软软的××,硬硬的礼物送给硬硬的××.”
2.幼儿自由从摸袋中摸出软硬不同的物品,根据软、硬的不同特征,送到相应的小动物标记面前,并对小动物说“软软的礼物送给X X或硬硬的礼物送给XX”。
(四)强化并拓展对软、硬物体的认识。
1.教师:我们来看看,小动物的礼物送对了吗? (幼儿观察检查桌面上的软、硬物体是否归类摆放,如果有放错的,一起重新验证和归类)
2.教师:请小朋友想想,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是软软的?还有什么是硬硬的?有哪些东西的表面感觉是粗糙的,哪些是光滑的?(幼儿调动已有经验,自由讲述周围软、硬不同的物体,巩固认识)
活动延伸:
1.在科学区中,可提供摸袋,供幼儿与同伴相互玩“我说你摸"的游戏,如一位幼儿说:“请你摸个软的。”另一人则按要求摸出。
2.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用手触摸感知身边的各种物体,探索“哪些是软的?哪些是硬的?哪些是光滑的?哪些是粗糙的?”积累相关经验。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