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丽课程:勺子里的哈哈镜
中班:勺子里的哈哈镜(重点领域:科学)
主备:刘洁 执教:刘洁
活动目标:
1.感知不锈钢勺子的凹面和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。
2.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(镜面不同,有凹面和凸面)。
3.能仔细观察并用较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变化。
活动准备:
1.经验准备:幼儿在生活中有过观察哈哈镜的经验。
2.物质准备:希沃课件、不锈钢勺子人手1把及记录表。
活动过程:
(一)了解并讨论哈哈镜的影像效果。
1. 教师:小朋友们看,这是什么(哈哈镜),你们有照过哈哈镜吗?
2. 集体交流:哈哈镜里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呢。
(二)探索勺子里的哈哈镜。
1. 观察勺子的样子,感知、了解勺子的凹面和凸面。
教师:这也是一面哈哈镜。大家来照一照。
教师:请大家仔细观察,看看小勺子长什么样?
教师: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照自己的脸会变成什么样?
教师小结:勺子的凹面和凸面能让我们脸变样子,就像一面有趣的“哈哈镜”。(增加)
2. 进一步感知勺子凹面和凸面的不同。
教师:摸一摸,说说勺子摸上去的感觉,初步知道勺子凸出来的一面叫“凸面”,凹下去的一面叫“凹面”。
3.游戏“摸一摸”。
规则:老师说“凸面”,幼儿快速指向勺子的凸面;老师说“凹面”,幼儿指向凹面。
(三)认识记录表,了解实验要求。
1.在“?”一栏中用绘画形式记录自己的猜想,即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中自己的影像是怎样的。
(四)幼儿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。
1. 仔细观察,真实地记录自己在勺子的凹面与凸面中成像的变化。
(五)师幼分享实验结果。
1.交流实验记录。
教师: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在勺子里发现了什么?
2. 教师小结:小勺子有两面,一面是凸面。一面是凹面,可以把它当成哈哈镜,两面照出来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。(增加)
活动延伸:
1. 区域活动:在科学区鼓励幼儿收集不锈钢的锅盖、茶杯等,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凹凸面成像的规律,满足幼儿不断探索、操作的兴趣。
2. 日常生活:也建议家长继续在这方面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关注。
用户登录